记者观察:网游防沉迷 保护“少年的你”

记者观察:网游防沉迷 保护“少年的你”

近日,国家新闻出版署出台新政,对未成年人游戏时间做出了严格的限制,未成年人每周玩网络游戏最多三小时。重拳出击下,网络游戏的多方监管是否已经到位?对于家长来说,又该如何防止孩子在网络游戏中“迷航”呢?

[孩子冒用成人账号打游戏3个月充值9万5千元]

最近,四川绵阳的林女士通过“江苏新闻”微信公众号向记者反映。她16岁的女儿小瑞因为玩一款叫“捕鱼炸翻天”的游戏,三个月的时间里在华为应用市场陆续充值9万5千元。

林女士告诉记者,手机上的账号是用自己身份信息注册的,实名注册就可以登录游戏。

虽然按照国家规定,网络游戏需要实名认证。特别8周岁到16周岁的用户,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,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,但是因为手机的账号信息是以林女士身份信息注册的,小瑞很轻易地就绕过了防沉迷系统,将卡上的钱全部花进了游戏里。而且,这些钱还是林女士所有的积蓄。

小瑞坦言,没有币的时候就充值买游戏币才能打,玩着就上瘾了,自己没控制住。

而当林女士同游戏开发者“上海姚记信息科技公司”以及平台华为公司的客服人员交涉,希望对方能退回孩子误充值的钱款时,遭到了推诿和拒绝。

上海姚记信息科技公司客服人员认为,如果涉及到退款方面,要联系华为那边。

华为公司客服人员则回应,首先由于账号充值的道具已经消耗使用了,其次账号实名认证是成年人。

[加快建立双认证系统堵住监管漏洞]

虽然最后经过多方的协商努力,在最高法相关司法解释的支持下,林女士被退回了部分钱款,但类似这样的纠纷这两年并不少见。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专门下发最新通知,从限制上网时间、落实实名制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了监管举措。但采访中记者发现,在一些电商购物平台和社交软件上,成人实名制网游账号买卖现象依然存在。一些商家或个人在网上出租网游账号和密码,声称可以直接登录游戏,打游戏不限时。对此,专家表示,必须加快推进网络游戏“注册实名认证和登录前生物识别”双认证系统,从技术上阻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,也避免产生巨额网络消费。

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教授宋宇波建议,可以采取视频的头像认证,或者是指纹认证,能保证登录的人确实就是账号注册者本人。

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曹加平教授认为,从企业层面来讲,都应当有一定的责任心,从游戏开发、游戏技术的设置方面,要确保青少年确实没有漏洞可以钻。这些从技术层面是很容易做的,关键在于愿不愿意做。

[未成年网民达1.83亿保护孩子需多方合力]

《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》显示,去年,我国未成年网民达1.83亿,低龄化趋势更加明显,其中上网玩游戏的未成年网民比例达到了62.5%。专家表示,阻止孩子沉迷网游需要社会形成合力,游戏开发企业要强化责任、学校要持续正面引导,而家庭则需要付出更多的情感和陪伴,守护孩子的身心健康。

曹加平教授告诉记者,研究发现,凡是沉迷游戏、沉迷网络的大部分孩子都有一个共性:家庭氛围不是很好。所以从家庭来讲,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孩子多一些陪伴。家长陪孩子不是去监督他,而是真的用心和孩子在一起,做一些亲子互动。在这个过程中,他们会有更多的收获,会有更多情感上的满足,就不需要从游戏的世界里去获得。

江苏广电总台·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/王兵张中玄黎明王建华徐明仇煜杨尔希郑凌李泽灏